当ChatGPT出现时,人们热衷于讨论未来有哪些职业将会消失。但菲尔·琼斯却在《后工作时代》一书中告诉读者,由资本控制的人工智能并非让人失业,而是让工作不再是“工作”,让工人不再是“工人”。在AI的阴影下,人变成了“人机合体”的客体、变成了数据机器,人不再是值得资本付费的劳动力。
在菲尔看来,科技总是将特定的工作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的经济体系已经无法为越来越多进入资本领域的人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创造就业的速度越来越慢,依赖工资的工人群体的扩大速度却越来越快。
全球劳动力格局,正在进入一个由非正规工作、临时工作和虚假工作构成的广阔而荒凉的领域。
文 | 贝果女王
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AI训练师”,弹出的搜索结果除了相关的招聘信息,剩下的则是关于“AI训练师缺口巨大”、“风口下的新职业”等相关媒体报道。
如果没有阅读英国作家菲尔·琼斯《后工作时代》这本书,或许我对AI训练师的认知也会停留在相关层面。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充满未来的“职业”——人社部明确将其列入了新职业之列;大量的科技公司提供众多岗位;再加上无法抵挡的人工智能趋势,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拥抱明天的不错选择。
via:sociable.co/business/ai-jobs
果真如此吗?再往深层一想,你会发现这样的工作其实是在“自掘坟墓”。
AI训练师通过整理语音、文字、图像等AI暂时无法识别的信息,将干净、有效的数据不断投喂给AI。在这样的训练下,AI将会越来越准确地生成内容,直到最后,AI可以不断迭代自我升级,最后替代训练师的工作。
当ChatGPT出现时,人们热衷于讨论未来有哪些职业将会消失。
但菲尔·琼斯却在书中告诉读者,由资本控制的人工智能并非让人失业,而是让工作不再是“工作”,让工人不再是“工人”。在AI的阴影下,人变成了“人机合体”的客体、变成了数据机器,人不再是值得资本付费的劳动力。
via:wonderfulengineering.com
1
被隐藏起来的劳动力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Mechanical Turk网站揭幕上线时,向全世界宣布:“你只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雇人告诉你在一张照片中是否有人。”
“微工作”这一新名词就此诞生,它指代的是无数微小、短暂的工作,比如指出图片中的鸟在哪里、识别交通图中的信号灯、上传一张“快乐进餐”的照片、转录一段英国口音的音频、给城市镜头下的“房子”“车子”“商店”归类等等。承包商们将这些“人类智能任务”发布在网站上,然后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世界各地的电脑面前,争先恐后地完成这些工作,尽管每件工作可能只能赚到几美分甚至没有收入。
Mechanical Turk作为第一家“微工作”网站,为科技和资本巨头们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干净的数据。
当人们惊叹AI越来越智能的同时,背后是以百万计的工人在一点一点地处理数据。因为机器学习依赖海量数据来训练模型,然后再利用这些模型作出进一步的预测,再利用这个预测来生成新的算法。
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的AI标注师
但资本讲述的故事,从来不包括这一部分。
在脸书、谷歌、亚马逊等无数企业的商业故事中,他们的商业模式异常精简,几乎不依赖高风险的劳动力领域,而是完全转向依赖复杂的算法。在这个故事中,劳动力正在被科学技术所替代,成为资本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故事的另一面,则是被隐藏和遮蔽起来的大量劳动力。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而数据是最基础的学习资源。
无论是脸书、谷歌、亚马逊还是ChatGPT、自动驾驶,在一开始的时候,算法就需要干净的数据,而且在启动运行时,算法也依赖于不断的监督和改进。
数百万的廉价劳工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将数据进行分类、筛选,让AI学习变得更为智能。只有平台积累的干净数据越来越多,他们为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越多,最后的自动化程度也就越高。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类似Mechanical Turk的网站,比如Appen、Scale、Clickworker等等。他们为科技平台提供服务,平台则将这部分劳动力外包,不仅不用将其计入账本,还能显得比实际上更加先进,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的市值。
在这个故事中,那些从事“微工作”的工人们不再是人类,而是被当做计算机基础设备。工人们消失在了机器的巨大阴影中。
via:wonderfulengineering.com
2
被消解的职业
当“中产返贫”成为热词,在地球南面的委内瑞拉,已经有许多前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彻底落入“无产”。——在委内瑞拉经济崩溃之后,通货膨胀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万,许多曾经的中产转向了微工作,每小时的报酬甚至不足一美元。而谷歌、优步、特斯拉在委内瑞拉危机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自动驾驶汽车的大部分数据,就来自该国。
微工作网站让资本获得权利,让工人失去力量,菲尔·琼斯指出,平台资本主义正在剥削所谓的“剩余劳动力”,它的利润来自大量的微小任务,这些任务由那些被排除在任何正当就业之外的人来完成,包括经济崩溃的受害者、难民、贫民窟居民等等。
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10年间,非正规就业占亚太地区劳动力市场的68%,占非洲劳动力市场的85%,占阿拉伯国家劳动力市场的40%……
via:todosdesdecero.com
在菲尔看来,科技总是将特定的工作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的经济体系已经无法为越来越多进入资本领域的人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创造就业的速度越来越慢,依赖工资的工人群体的扩大速度却越来越快。
全球劳动力格局,正在进入一个由非正规工作、临时工作和虚假工作构成的广阔而荒凉的领域。
所谓匠人工作早已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现代分工越来越精细。无论你是中专生、大专生,还是硕博、“海龟”,最后都是在打工流水线上升级打怪的螺丝钉。
在经济衰退周期,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被迫以零工的方式苟延残喘。菲尔同时指出,计算机和其他数字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创造出能够吸纳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力,反而是在更大规模地生产剩余劳力。
菲尔用“不完全就业”一词来描述当下的劳动力格局。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代理工作、临时职位和小于1小时的合同。这样的合同不足以让工人获得就业权力的资格,但足以阻止他们申请社会福利。在德国,政府的“迷你工作”计划给工人提供每月450欧的不稳定工作,但却将他们赶出了社会福利体系。
via:wonderfulengineering.com
“职业”正在被消解为一堆细碎的任务。
比如翻译平台lionsbridge,它将文本拆分成多个部分供算法翻译,然后再分解为更小的段落给工人以微工作的形式完成。不再需要经验丰富的翻译家或语言学家,几十个匿名工人临时构成的团队就能完成这项工作。曾经需要高门槛的工作,正在被消解。
在菲尔看来,平台资本主义并没有为劳动力创造新的职业,而是成功地维持了一支由市场逃犯构成的永久后备军,当有零工出现的时候才会召唤他们。AI更倾向于创建部分自动化并将某些任务外包给人类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机混合体”才是未来的主流。
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挤压到濒临消失的临界点,所谓AI将取代人类并不是未来的全部,真相是人类将为AI打工。
3
困在系统里的人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大卫·伯雷格在其专著《毫无意义的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中尖锐地提出了“狗屁工作”,他指出40%的工作毫无意义。受疫情影响的这些年,居家办公的打工人对“摸鱼”更是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年轻人一边喊着“上班如上坟”,一边则要面临史上最难毕业季。还没来得及担忧工作会被AI取代,就要残酷地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回到文章开头,“AI训练师”这样的新职业,正在成为官方话语中备受推崇的“香饽饽”。
按照官方定义,我国目前约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人员的27%。其中讨论最多的,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灵活就业人员,其中包括1000余万外卖骑手、400余万快递员以及近600万网约车司机。
在我国的语境中,他们被称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置于菲尔在这本书中的语境,他们也可以称作是“不完全就业”人员。
图源:乌客wuke
曾经的中产还抱着一丝失业后可以开网约车、送外卖的念头,如今却发现这不过是走进另一个资本系统中被困死。在这里,外卖骑手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数字代码,甚至是一台台机器。
资本主义系统不再创造有发展前景的新工作机会,也不再推动生产力进步。人类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没有新的产业能够吸收从旧岗位上被抛下的劳工,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该走向何方。
2021年,曾有媒体刊发《托底平台用工:2亿新城市打工人如何抵风险?》,文中讲述了“不完全就业”人群缺乏保障的现状。两年过去,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政策层面正在打破这一群体缴纳社保的限制,推行职业伤害保险试点等等。在《后工作时代》最后一章,作者也谨慎地提出,当全球越来越多弱势群体发动了抗争,新世界的曙光开始闪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后工作时代》
作者:[英] 菲尔·琼斯
译者:陈广兴
ISBN:9787532792511
定价:38 元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内容简介:
有人告诉我们,未来的工作将会越来越自动化,算法将以惊人的速度处理大量讯息,将带我们进入轻松工作的新世界。但是,在闪闪发光的表象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正在以人工一点一点地处理数据。
从无人驾驶汽车到图像搜索,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少有人知的暗箱劳动——处理大量数据不是AI,而是通过网络远程接单的贫困人口。亚马逊CEO贝索斯一小时能赚1300万美元,一个教贝索斯的算法如何识别汽车的工人一小时仅赚几美分。赤裸生命构成的巨大贫民窟与AI加持的财富先锋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鼠标轻点,野蛮和崇高就彼此捆定。
一方面,系统不再创造有发展前景的新工作机会,也不再推动生产力进步;另一方面,廉价的人类劳工变成人工智能的末端,从事最枯燥重复的外包工作,还得不到正式聘用的保障。
我们看到一个萌芽中的未来,所有正规岗位被瓦解,资本继续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但不再雇用人类。工人从旧有工作的尸骸中获得各种低技能的劳动,为机器提供数据,勉强维生。本应照亮我们世界的工具正在将我们扔进技术引发的新的蒙昧之中,并最终陷入野蛮状态。
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如何才能阻止终极噩梦的降临?
现在,希望出现了。正是那些被当下抛弃的人才拥有未来。
作者简介:
菲尔•琼斯(Phil Jones),《卫报》和《开放民主》专栏作者,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博士研究员,非营利研究组织Autonomy Digital hub团队成员。
原标题:《未来的打工人会成为AI的奴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