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就找省呗,低息信用借贷合规平台。”这是萨摩耶云旗下借款平台省呗在App宣传页的介绍。标注最高可借20万元,年化利率5%起,坚持以“不做高利贷”为产品底线,专为年轻人提供优质、低息的账单分期服务。
但近日有消费者向
贷款利率并非低息,尽管宣称个位数起,但实际贷款利率高达36%;信息授权亦存隐患,授权的协议内藏玄机,竟一键捆绑数十份协议。
此外,贷款过程中多次引导会员特权和风险监测,“优先审核”的噱头下,或进一步加重贷款成本。预约借款亦存隐患,真实贷款资金方“蒙面”,助贷平台层层推荐,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面临“破防”。
融担费竟比总利息还高
王瑶(化名)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00后”,在一线城市工作仅一年多时间,她告诉
据王瑶所述,出于周转需求,她近期通过省呗App尝试贷款,在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同意系列贷款协议后,共获得1万余元的贷款金额,尽管App下载页面宣传借款超低息,综合年化利率5%起,另外平台首页也标注年化利率5%—36%,借1万元用1年日均息费8毛钱起,但没想到的是,这个“起”字背后大有文章。
“我很少贷款,也从未逾期,没想过给我贷款低到5%,但也不至于高到36%吧?”王遥看到生效额度,开始动摇。
其中一大顾虑是36%的高利率。据其向
另外则是比利息费还高的融担费。从贷款页面来看,总还款额中,其中除了11500元的本金外,总利息约250.67元,此外还包含了约2112.96元的总融担费。“担保费比利息还要高,这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王瑶感慨。
多方业内人士告诉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这一年利率确实超出了贷款行业一般定价的范畴,加大了金融消费者的利率负担,也不符合当前行业整体降息的趋势。
对于王瑶所述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省呗平台运营公司为深圳无域科技技术有限公司,为深圳萨摩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摩耶数科”)旗下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建明,而在省呗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融担公司之一湖南汇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汇鑫”),法定代表人与省呗平台为同一人林建明,且其母公司亦为萨摩耶数科。
“助贷公司为萨摩耶数科旗下公司,融担公司同为萨摩耶数科旗下公司,那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变相突破利率上限。”苏筱芮直言,这一操作并不合理,通过担保变相抬高贷款利率,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还要考虑这一担保费用是否可选,若不可选,则涉嫌强制金融消费者,侵犯了后者的选择权。
针对这一高昂的融担费用,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则称,网贷融担费用高主要是因为一般借款人没有抵押物,平台风险相对较高,为了降低资金回流难的风险,平台可能会收取较高的费用。如果平台在借款合同中明确告知借款人相关费用构成,并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且融担费用与平台风险比例承担合理,则该笔费用的收取一般没有问题,但如果过高的话,可能被视为变相收取的利息。
李亚进一步介绍,如果融资担保合作方为非金融机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一般在15.4%左右。即便融资担保合作方为金融机构,年化利率也不能超过24%,年化利率36%是过高的,建议消费者在贷款平台签订资料和协议的时候切记仔细、认真阅读相关条款,谨慎签署。
预约借款背后的一键授权
除了比总利息还高的融担费用外,
在省呗平台贷款过程中,放款前平台提示用户可“预约借款 优先放款”,其中需要借款人点击同意《个人借款合同》《个人委托担保合同》及相关合同协议,同意当该资金方放款失败时,匹配其他资金方进行放款,最终金额以金融机构实际审批发放为准。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预约借款,需要消费者提前勾选多家贷款机构的借款合同和个人信息授权。
另据省呗平台服务内容,平台提供借款撮合服务,消费者通过平台向第三方金融机构发起借款申请,并通过平台合作的湖南汇鑫或深圳融合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上传、提供个人信息及借款需求并签署相关协议。即意味着消费者授权湖南汇鑫或深圳融合可根据业务安排、授信机构的要求及相关标准,自主为消费者选择一个或若干合作金融机构,并向其提供消费者的必要信息。
消费者申请借款时,可自主选择使用第三方担保公司提供的增信产品,借款申请将由湖南汇鑫或深圳融合提交至省呗合作的金融机构,若第一次推送的金融机构未同意对乙方进行授信,将再把乙方的借款申请推送至第二家合作金融机构进行审核,依此类推直至金融机构同意进行授信。
李亚告诉
此外,“预约借款”背后反映出的商业逻辑,其实是各家机构的风控策略存在差异,在某些金融机构信用评估不予通过的借款人,在其他平台却有可能获取借款。在苏筱芮看来,这其中,省呗平台扮演着助贷这样的角色,以“资金路由”的方式,将机构合作伙伴的资金与借款人的评估结果、授信额度进行匹配,这种功能看似便利了借款人,只需“一键”即可快速借款,但实际上金融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易被层层传输采集,甚至有可能会在短期内使得征信变花。
另从
此外,省呗平台在贷前并未告知用户具体的贷款机构,而是需要在勾选多个协议,且申请贷款之后,直到放款成功,真正的放款资金方才能露出真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应当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另外,此前监管发布的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明确提醒,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害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苏筱芮认为,该平台嵌套信息授权的模式与监管所倡导的背道而驰,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平台如实、详细对金融消费者披露各类信息,加剧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同时也不符合信息保护工作中的”最小、必要“原则,进一步导致金融消费者信息不必要地被更多无关机构采集。
李亚同样指出,平台利用消费者急需贷款的迫切心态和自己作为放贷平台的优势地位,在开展业务时从流程上强制获取消费者授权签订嵌套合同,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种做法是违法违规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不知晓或者即使知晓也无法拒绝个人信息被平台非法获取并使用。被套取的个人信息一般非常完整和全面,可能不止在该借贷平台使用,还有更大可能会被流转至其他地方,那么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漏带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强推会员特权引争议
此外,让王瑶匪夷所思的还有省呗平台强势推荐的会员特权服务。据王瑶所述,她在贷款操作完成之后,平台弹窗提醒“借款提交成功,可开通月花卡专属加速”,并介绍购买立享专享提额、大额免息券以及生活权益包。
“万万没想到,我仅仅只是点击了下‘我知道了’,平台就自动给我开通了权益,甚至连确认键都没有,密码也不用输入,页面就提醒已成功预约购买月花卡,很快平台也多扣了149.5元的费用,几乎是与放款同一时间,直接被放款的银行卡扣了款。”根据王瑶提供的扣款截图,该费用由上海及未科技有限公司收取。
风险监测则主要提供个人报告,其中包括黑名单检测、风险测评、失信信息、查个人风险、消费行为分析及财富估值等,查看需要支付39.9元,并需同意《个人信息使用授权书》及《天下信用服务协议》等。
但在业内看来,这一操作也或为贷款倒添了更高的成本。李亚认为,弹窗广告也是平台定向赚取收益的方式,但如果是平台强制要求贷款之前需要进行用户单独付费成为会员或者进行风险监测,那用户就需要在此处就对这个平台保持警惕了。
针对信息授权、融担费用、预约借款、会员特权及风险监测等相关业务问题,
“不论是高息产品还是风险监测,均反映出平台试图获得超额收益,为商业利润铤而走险的野心。”苏筱芮指出,类似省呗的问题在正规持牌金融机构较少出现,但是高发于助贷。
此言不虚,事实上,不仅仅是省呗,
尽管相关助贷平台未从正面回应,但多家贷款公司曾向
对于此类行业乱象,苏筱芮建议,后续或可进一步强化贷款外包/助贷机构的管理,通过备案、评级等方式,将长期违规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市场。
针对助贷市场,李亚则指出,相关部门已经在逐步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进行规范和管理,他认为,另外消费者自身也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尽可能在银行或者备案登记的正规贷款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平台贷款业务也要更注重合规化,注重用户信息保护,提高金融业务的合规性;此外,相关监管部门对此类平台开展贷款业务的行为,也要予以高度关注和严格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在信息透明上实施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