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欧博|游戏|会员登录入口 > 欧博娱乐平台 > 文章页

欧博abg用“开心食物”赶走焦虑情绪

2024-05-20 19:00

我们都知道,欧博abg不当饮食会带来诸多健康困扰,比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但你或许不知道,饮食与心理健康,也有着复杂的联系。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当一个人压力飙升、情绪焦虑,或是陷入恐惧时,常会双眼放空,疯狂地把手里的巧克力、薯片、披萨、汉堡等高热量高甜度食物往嘴里塞,这些食物对他们而言,仿佛是一种“安慰剂”。

就像一位来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所说:“我知道不该报复性过量进食,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每次吃完这些垃圾食品时,我就会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安慰。”

这就是抑郁情绪对食欲影响的一种典型表现。但这些看似能抚平坏情绪的“安慰剂”,其实也是引起甚至加重抑郁情绪的“助燃剂”。

2024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全民营养周主题活动现场

5月14日和5月17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营养科在金紫山院区,以全民营养周为契机,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2场以“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为主题的专场活动,向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普及营养知识,传播科学的健康营养理念。

01 | 你的抑郁,可能是吃出来的

2018年,一项针对抑郁症的大学生横断面研究发现:30.3%的人吃油炸食品,49%的人喝加糖饮料,51.8%的人每周吃2-7次含糖食物。

已有诸多研究表明,饮食会对精神健康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多动症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痴呆等等。

对于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传统的治疗往往通过处方药或是某些仪器、训练等来进行干预。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当饮食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以加入饮食疗法去辅助治疗。

VCG41N1283897810

图/视觉中国

02 | 开心食物,抑郁“克星”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些食物会增加抑郁风险,而有些调节情绪的“开心食物”,是抑郁“克星”。

通过对接诊的众多抑郁症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查,发现均存在长期膳食结构不均衡,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摄入不足的情况。通过“传统精神治疗+合理膳食营养干预”后,成功帮助了众多心理疾病患者治愈疾病,重返健康。

在对抑郁症、焦虑症患者通过合理膳食营养干预治疗中,以下这些“开心食物”功不可没。

富含EPA的食物。EPA即二十碳五烯酸,是鱼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抑郁患者的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但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取。比如鲭鱼、鲱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枪鱼和白鱼。

富含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必需氨基酸食物。中枢神经系统大概有2%~3%的色氨酸用来合成5-羟色胺,而后者与人的抑郁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补充色氨酸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酪氨酸也是脑部功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由于酪氨酸具有神经刺激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包括奶制品、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鱼片等。

富含维生素和类维生素的食物。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族和维生素D)及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5-羟色胺或其他神经递质的合成,调控机体的焦虑抑郁行为变化。B族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动物内脏、瘦肉、豆类、坚果、全谷、绿叶蔬菜等;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红柿、辣椒、橘、橙、酸枣等;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

类维生素。辅酶Q10,能够有效地辅助缓解老年人的双相抑郁症;多酚类中的厚朴酚是治疗焦虑的一种有效营养素,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氧化应激和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多酚类中的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海马与额叶皮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多酚类中的咖啡酸通过抗氧化对神经功能产生保护作用,减少应激、焦虑和痴呆等症状;辅酶Q10的食物来源于红肉、坚果、粗制植物油、菠菜、西兰花等。多酚类食物主要来源于可可豆、茶、大豆、红酒、蔬菜和水果。

酸奶、咖啡、茶。酸奶可能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饮用咖啡与茶可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新加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长期(≥15年)饮用茶可以降低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症和焦虑症。Meta分析发现,大量饮用咖啡(≥3杯)和茶(≥1杯)可以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

除了以上提及的“开心食物”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更好的情绪有关:

减少软饮料的摄入:每日饮用大于4罐苏打水饮料和果汁的人比未饮用者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0%和51%。

多运动:对于患有抑郁症或具有抑郁情绪者,散步是最佳的运动项目,坚持一段时间后,自会感觉紧张、焦虑、抑郁、思维紊乱、贪食少睡、疲乏无力等症状逐渐减轻。运动量建议:每天在晴空阳光下散步或慢跑20~30分钟,每周进行5天。

营养、运动帮助远离抑郁,除此之外,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对预防抑郁的发生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合理的营养素摄入是我们预防疾病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饮食才是对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有力武器。另外,过分依赖保健品而忽视正常饮食也是不可取的。

患者在选择营养品时应咨询专业营养科医生,避免盲目跟风。尽可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加重病情。

相关阅读